提起花生
很多人都不陌生
花生被譽為“長生果”
不僅吃起來甘甜香脆
營養(yǎng)還特別豐富
然而有個別研究指出:
腫瘤患者大量吃花生存在
增加癌癥擴散的風險
這種說法是真的嗎?
花生在什么情況下容易致癌?
又應該怎么吃呢?
這就帶你了解一下!
花生吃太多,會促進癌癥轉移?
2021年7月,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醫(yī)學期刊《癌變》上發(fā)表了這樣一項研究成果。
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花生中有一種叫花生凝集素的碳水化合物結合蛋白,當人體食用一定量花生后這種物質可迅速進入血液循環(huán)并與血管壁(內皮)細胞產生相互作用,繼而產生兩種細胞因子,即白細胞介素6和單核細胞趨化蛋白。
這兩種細胞因子都是“癌癥轉移促進劑”,簡單來說是像一輛“運輸車”一樣,可以幫助腫瘤細胞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。
而在這項研究結論的限定條件有兩條:第一為癌癥患者,第二是大量食用花生,可導致“花生凝集素”增加,進而產生更多促進癌細胞轉移的細胞因子,并最終可能增加癌癥擴散轉移風險。
特別注意的是,該研究發(fā)現(xiàn)只有大劑量地攝入花生(大概是250g,也就是一次吃到相當于一碗米飯的量)后的一小時左右才可能會增加轉移的風險,而低劑量攝入花生(25g~35g),則對腫瘤的轉移無影響。
土榨花生油有致癌風險嗎?
答案:有
花生中黃曲霉菌污染率較高(但并非所有的花生都有黃曲霉),如果在常溫中儲存時間過長,有可能發(fā)生霉變而產生黃曲霉毒素。加上土榨油過程無法做到精煉,就會有非常多的其他雜質。
因此,不管長期吃、短期吃土榨花生油,對健康都不利。如果長期少量吃混有霉變花生的土榨油,容易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得肝癌和其他癌癥;如果短期吃進去太多,會引起急性中毒,出現(xiàn)發(fā)燒、嘔吐、厭食、黃疸、腹水、下肢浮腫等肝毒性癥狀,嚴重時甚至可能肝功能衰竭而致死。
把發(fā)霉的花生丟掉后再吃有致癌風險嗎?
答案:有
如果花生發(fā)霉了,建議全部扔掉,而不是僅扔掉發(fā)霉的部分,因為即使扔掉霉變部分的花生,其他的花生可能已經被黃曲霉毒素污染了,依然存在致癌的可能性。
如何吃花生更健康?
1、吃花生別貪嘴
花生油脂含量高,食用過多容易導致肥胖,每天食用15g~20g左右為宜,如果不帶殼,大概為15粒左右。
注意:患有痛風、膽囊炎、糖尿病、消化不良的人,不宜吃太多花生。
2、水煮花生是首選
吃花生選擇水煮、燉或熬粥的方式為佳,這種做法沒有經過油炸或烘烤,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花生的原始風味和營養(yǎng)。
3、油炸花生要少吃
多味花生、紫薯花生、油炸花生等,還有可能產生其他有毒有害物質。經過反復油炸或烘烤,除了熱量高之外,大量B族維生素被破壞,蛋白質、纖維素和新鮮花生衣也會部分碳化,營養(yǎng)價值會降低。
咨詢電話:020-87100100(工作日8:30-11:30,14:30-17:30)
郵箱:gdswxb-gd12377@gd.gov.cn